米市淡季 稻价从未走低


日期:2017/7/7      来源:中国粮油信息网

  时值七月,骄阳似火。就连号称“北国冰城”哈尔滨近几日的平均气温也要在33度以上,可谓开启了“烧烤模式”。那如天气一样“火”的还有2013年产水稻拍卖,因拍卖底价低,深受米企青睐。现在米市正值消费淡季,加上临储不断加码进行投放,稻价为何未出现下跌的趋势呢?特别是16年产水稻稻价依然高位坚挺,且未来仍将有上涨空间。笔者将为大家解惑,原因有以下二点,仅供广大从业者参考使用!
  国家临储水稻顺价销售,支撑稻价
  由于2016年水稻总产量减产,而托市收购量又大,在国家政策性指导下,2016年秋收季米企不敢贸然囤积原粮库存,就导致了现阶段市场2016年产的新稻缺粮的现象。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监测显示,截至6月20日,东北及苏皖地区2016年新季粳稻收购量占产量的比例为67%,同比偏快2个百分点,南方主产区2016年产中晚籼稻收购量占产量的比例为43%,占商品粮的85%,同比偏快1个百分点。由于粳稻托市收购量相对籼稻更多,供应更紧,此现象江苏产区地储粮拍卖显得尤为突出,场场拍卖的成交率接近100%。
  2013年水稻持续拍卖,但实际影响甚微

  截止到7月3日,2013年最低收购价水稻拍卖共举行了2次,成交甚好,如下图所示。首先这主要得益于拍卖底价低,激起了米企的采购热情。通过两次的拍卖,目前陈粮已陆续出库到达米企。最近笔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,虽然拍卖底价低,但相互竞买较激烈,以吉林产区为例,质量较好的原粮加上出库、运费及升贴水,实际成本已达到1.4元/斤左右,出米63,与轮换粮价接近,因此对2016年产原粮影响不大。
  其次粮质方面。此次2013年产拍卖底价虽低,但实际上粮质均在三等以下的水稻。根据笔者了解,吉林、辽宁因深处北方,整体气温较南方相比低,因此粮质较好,但与轮换粮相比也略有差异,部分粮库囤的粮需要接顶,毕竟13年的粮按照年限来讲,存放时间较长,粮质较差,揭顶后无疑增加了原粮的成本。据已采购的米企反映,东北产区13年水稻平均出米率约在57-58,最高可达至63-64左右。南方湖南、湖北、四川等地就稍显不如意,以湖北为例,部分13年的粮出米率仅在38-50斤不等,甚至部分均不能作为口粮食用,13年的粮水分偏低,再加上存放时间长,生产加工时很容易破碎,而且所产的陈米卖相不佳,出售较为困难,因此从侧面上也能够支撑2016年水稻的价格。
  新季早籼稻难以撼动原粮市场
  按照惯例,2017年7月中下旬开始我国主产区新季早籼稻即将陆续收割上市。但从今年的形式来看,早籼稻的质量及产量或面临双降的态势,主要原因是在部分产区早籼稻扬花及灌浆期时,遭遇持续降雨天气,再加上国家政策性制约。早籼稻最低保护价已连续下调了两年,累计下调0.5元/斤至1.30元/斤,使得部分产区农户的种植积极性下降,大部分地区农户多数将双季稻改为单季稻,因此托市启动将成为必然,再加上广东、福建、浙江等省份在早籼稻收割上市后均需要进行补库,稻价或将呈低开高走态势。
  综上所述:理论上来讲,陈粮大量供应市场,缓解了原粮供应不足的状况,稻价将面临下跌的局面。但通过以上分析得知,未来优质粮还将保持坚挺,特别是在新旧粮交替之时,部分优质稻如超级稻、优质长粒仍有上行的空间,建议有库存的农户和贸易商根据自身粮质和当地实际情况择机出售。同时也要考虑到天气因素和国家政策性方案出台,毕竟随着时间的推移,持续高温阴雨天气,2016年产水稻质量将会受到影响,自然难卖好价钱。

公司定位

       立足大连,面向全国,服务三农,以电子交易为核心,以农产品信息服务和金融服务为配套,以农业产业数字化为手段,创新业务模式,应用先进技术,建设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农产品交易中心,助力推动乡村振兴建设。